首页>>贸易学堂>>
改善我国贸易条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贸易条件  作为一个“交换效率”指标  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在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中  它被定义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  即随着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  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  中间品贸易比重越来越高  传统贸易条件已很难准确地评估一国贸易的盈利能力  因为现代贸易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已取决于进口成本的变动和在本国的增值程度。贸易条件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一国贸易获利程度的高低  而且可以反映一国出口竞争力的优劣  从而为政府制定贸易政策提供重要参考。特别是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  若忽视贸易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将很容易走上“贫困化增长”的道路  陷入到“贸易条件恶化论” 所阐述的不利状况当中  所以每个国家在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  必须时刻注意贸易条件的变化及其趋势。  

  一、我国贸易条件现状  

  ( 一 ) 我国贸易条件变化的历史趋势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  成为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之一。从表面上看  我国外贸形势喜人  特别是在出口商品结构实现转换升级  工业制成品占绝对比重的情况下  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  我国贸易条件大幅改善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相反  我国贸易条件出现了一种先升后降  总体趋于恶化的趋势。  

  按进出口产品种类分  贸易条件包括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  在出口商品结构中  若初级产品比重偏大  则总体贸易条件更多的体现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特征 ;反之亦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制成品比重不断增大  它与初级产品的比例从1980年的1:1上升到了2000年的1:9 因而我国贸易条件更多地体现了制成品贸易条件的特征。特别是1995年以来  虽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上升趋势  但总体上贸易条件还是随着制成品贸易条件的下滑而下降了。  

  ( 二 ) 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  

  1、我国外贸出口出现了增量不增价甚至跌价的现象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  工业制成品出口量大幅增加  特别是服装、玩具、机电、鞋类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不断扩大  已具有了影响世界价格的能力。  

虽然在世界市场上已到处可见 “Made in China”的标签  这引起不少发达国家的恐慌  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是  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却极为不利 : 它不仅使我国贸易利益因受到各种市场准入限制、反倾销制裁等而受损  而且  

  进一步导致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从一般贸易上看  我国出口的产品是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  这些产品大都已经进入产品成熟期  市场上供大于求  这势必导致激烈的竞争。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产品技术更新能力薄弱、品牌核心价值低、同质性替代性强等等  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主要采取了价格竞争的手段。特别是在进军国际市场时  盲目出口  竞相压价  以致 “价格战”销烟四起  出口上的增量不增价的现象就普遍出现了。以 2003 年为例  在我国 的主要出口商品中  蔬菜、干豆、煤、丝织物、无线电话机、录象机放象机等产品的数量增长比例  均明显超过了金额的增长比例  虽然这些产品价格的变动受到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每年受影响的产品种类也不同  但从整体上看来  其贸易条件恶化倾向十分明显。  

  从加工贸易看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  外国资本、企业不断涌入  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比重急剧上升  2003 年达到 47.55% 这种格局必然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 一方面它推动了我国出口数量的急剧攀升。特别是外资企业  由于其产品大都返销国际市场  随着外资企业加工贸易比重越来越大  出口量的增长势必越来越快; 另一方面  由于在目前的国际一体化分工体系中  我国基本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或末端  我国企业和外资企业都着眼于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  赚取加工装配环节的效益  因而产品附加价值不高 很难在出口价格上得到提升  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出口增量不增价的现象。  

  2、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策略的实施  直接导致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转移价格  指跨国公司从全球战略出发  为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母公司与子公司或者子公司之间进行内部贸易、提供商品或劳务时所规定的价格。 对目前在我国投资的外国企业来说  为了达到减轻所得税负、转移资金和利润、逃避管制等目的  它们往往采取高价进口中间产品、原材料、机器设备而低价出口制成品的策略。对于同种商品  我国企业的出口价格往往高于外企的出口价格  即使不考虑国家对出口实施的退税等支持措施  而把劳动生产率差异、技术水平差距等因素考虑在内  外企的出口价格水平也明显偏低。 据统计 1992 年除纺织、服装、丝绸三行业外的三资企业的出口额在 300 万美元上的商品  有 350 种存在低出现象。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进口品的价格却降低了出口品的价格  在外资企业进出口比重已经达到 55.5% 的情况下 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3、关税“虚保护”现象严重  关税水平“名不符实” 阻碍贸易条件的改善  

  虽然我国自 1994 年以来进行了系统的关税体制改革  对进出口税率做出大幅调整  特别是“入世”以来  我国关税税率已下调至目前的 10.4% 但是  我国关税的实际征收率明显低于名义征收率。 1994 ~ 2002 年期间  在关税平均水平逐年下降的情况下  实际征收率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  只占到平均名义关税税率的 7.5 ~ 30.7% 。可见  关税并未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更为甚者  令我国背负了“高关税、高壁垒”的骂名。  

  这种“虚保护”现象的出现  主要是由于关税结构的不合理引起的  而走私的猖獗、有关部门的腐败也使我国关税形同虚设。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  加工贸易占了将近一半  因而对一些原材料、机器设备、中间产品进口所规定的高额征税  必然导致进口的高价 ;招商引资中各种关税优惠政策名目繁多  进口减免税、出口退税的存在  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这一高一低  客观上导致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4、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 中介咨询机构建设不完善  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是以市场信息为导向的  特别是价格信息  是一个企业经营和决策之本。由于各种体制因素  我国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手段也极为有限。在此情形下  发挥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中介咨询机构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它们可以承担许多国际贸易中不宜由政府或企业管理的事务  如 : 协调企业对外出口价格  避免因无序竞争而最终遭受国外反倾销制裁 ;在遭受反倾销起诉时积极组织应对  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通过内部协调  降低原材料、零部件进口成本 ;制定行业技术标准等等。  

  但是在我国  这些协会、商会从性质上讲还只是行政机构的外延  官方色彩较浓  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且习惯于行政管理和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  它们不仅不能起到提供有效信息服务  协调、监督、约束企业行为的作用  有时甚至横生枝节 成为企业的额外负担。我国企业在信息特别是价格信息不足的情况下  因不能采取合适的价格定位而处于被动地位  致使许多企业最终选择价格这一低端武器进军国际市场  导致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此外  我国政府在各种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法律制定方面还处于滞后状态  特别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地方保护主义法、反倾销法等方面  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同时  政府也未能及时地在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时提供相关的国际规则说明、技术要求解释、市场价格咨询等服务。再加上我国外贸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体制上也存在严重缺陷 : 企 业往往不重产品技术更新、管理体制创新  片面强调出口数量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产品质量  在缺乏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的保证下、在传统的“薄利多销”观念指引下就盲目进入国际市场。这一切均阻碍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改善。  

  二、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策略与建议  

  ( 一 ) 深刻认识我国贸易条件的现状  

  如上所述  我国贸易条件特别是制成品贸易条件确实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当中  但我们应当看到这并未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在总体上的快速增长 即我国并未陷入有如 “普雷维什一一辛格假说”中所描述的“贫困化增长”的局面。但我们也应看到  随着我国加入 WT0 使用关税、配额等手段来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贸易条件将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贸易条件的变化对经济成果的蚕食将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因此  我国政府与企业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以防止这一局面的出现  维护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辉煌成果。  

  ( 二 ) 努力寻找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结合点  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功能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国贸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国产业结构所决定的  出口竞争力高低最终也将取决于  

  一国产业结构。因而  结合我国要素禀赋状况、产业技术水平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升级  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一  应继续发挥我国劳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  进一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据世行估计  直到 2020 年我国的比较优势仍在于廉价劳力  其他要素虽在总量上会获得很大提高  但从人均来说还处于落后状态  因而我们不能因为贸易条件的恶化  而否认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  特别是在进口替代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当然  我们也应当防止因片面强调劳力要素而陷入到“比较优势陷阱”中。现阶段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键  应当是如何利用新生的技术、知识、信息、制度诸要素改造传统要素  实现动静态比较优势的有机结合  促进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在这一进程中  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充分利用加工贸易、国际投资所带来的各种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积累资本  训练熟练劳力 加强对我国所稀缺的具有现代企业家人才的培养。同时  优先选择、重点发展在国际上已拥有较强竞争力的运输及机械设备、 机电制造等劳力资本密集型产业 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  

  第二  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  加强自主创新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促使其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在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情况下  努力培育技术创新的环境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并实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将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重要一环。  

  其一  加快制度环境建设  特别是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的建设  努力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  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其二  在加大 R&D 投入的基础上  促使企业成为市场创新的主体  而政府则致力于强化基础性研发、公共产品投入等。同时  鼓励企业走出国门  参与世界分工协作  边干边学  适时实现产品技术更新  不断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  以提高产品甚至是产品特定加工环节的竞争力。  

  其三  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充分发挥其竞争力强、技术更新快、运作效率高的特点优势  让它们尽快介入国有经济退出的经济领域和部门  尽快成长为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新生力量。  

  其四  扩充完善产业链  强化基础工业力量  大力发展零部件加工工业  以降低对加工贸易中零部件进口的依赖性  从而降低大量中间产品高价进口对出口效益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提高对外贸易效率的同时  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  为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造机会。  

  ( 三 ) 完善人大立法  加强政府执法  健全市场经济中各种组织制度  建立公平的竞 争环境  

  第一  规范出口企业行为  避免出口企业的恶性价格竞争。为此  我国政府应当在对产品价格不形成直接干预的条件下 :  

  (1) 推动在反不正当竞争方面的立法 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  通过提高我国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加强立法监督  规范外资企业行为  防止其实施“转移价格”策略而对我国贸易条件带来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建立情报信息系统  收集世界市场价格、跨国公司资料  实施“比较定价”策略  以防其歪曲出口价格 ;还可以建立举报制度等。  

  (2) 大力推动各类企业包括外贸企业的兼并重组  组建实业集团  避免“小而全”、“大而全”的重复建设状况  形成规模经营优势  以发挥企业集团的龙头功能、科技研发功能和协调组织功能  使企业避免以价格竞争为主而采取综合竞争手段进军国际市场  实现重拳出击  即创效益又树品牌。在这当中不仅要大力扶持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实业集团  也要为民营企业实业集团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其间  日韩“综合商社”的发展途径和经验很值得我国企业所借鉴。  

   第二  加强各种相关体制的建设  特别是外贸外汇体制的改革和建设  

  (1) 推进关税体制改革  优化关税结构。分批分期取消不合理的减免税政策  特别是要规范加工贸易关税减免政策  尽量把加工贸易引向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  而在区外的加工贸易项目则按保税工厂、保税仓库进行管理。应针对整个产业实施关税优惠政策  而非针对单个企业、项目 ;应对国内外企业一视同仁  给予国民待遇  而非歧视民营企业  却对外商企业实行超国民待遇  以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  

  努力缩小名义关税与实际关税之间的差距  但这并非意味着要盲目地下调关税  而是在努力使我国关税水平与我国所做出的“入世”承诺相符的前提下  建立梯级关税结构。同时 在有效保护优化的结构中  采取“蛇腹式”的关税调整方案  安排各部门的关税削减顺序  分阶段削减关税水平  以建立统一的关税结构。  

  此外  要完善反倾销反补贴税制  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所允许的各种手段保护我国产业利益。如此  方能真正发挥关税的保护职能和改善贸易条件的功能。  

  (2) 加强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各种中介咨询机构的建设  以发挥其收集市场信息特别是市场价格信息、议定市场价格、协调行业竞争、监督企业行为、提供各种咨询服务、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维护进出口企业和行业的整体利益的功能  促进我国贸易健康发展。  

  (3) 要深化外贸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真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以股份制为主体的多种经营体制并存的现代企业制度 ;要改变外贸企业经营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效益的观念 实现外贸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同时  改变企业分散经营的状况  实施行业集中策略  扩大外部规模效应。  
相关资讯
安徽 北京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重庆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无忧商务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6 www.cn513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08603号3
本站所有产品都是会员自行发布,所有信息都有对方的企业名片和联系方式,如果您需要咨询产品具体参数和细节,请直接联系和咨询厂商,谢谢。
行业子站: 机械 库存 建材 物流 礼品 能源 农业 汽摩 食品 通讯 五金 玩具 矿产 印刷 休闲 服务 服装 化工 环保 电子 纺织 电工 电脑 电器 办公 安全 包装 仪器 家居